【视频】米兰时装周还没开幕 这里怎么模特云集?

2020/2021米兰秋冬时装周将于2月19日隆重开幕。2月17日一大早,就有世界顶级女模特陆陆续续从四面八方,向着位于米兰华人区中心位置的米兰中国文化中心聚集。很快,中心大院、舞蹈室、多功能厅就被美丽占据,尽管当天阴雨绵绵,臃肿的冬服也难掩模特们靓丽的风采–原来,她们都是来参加意大利著名服装设计大师Francesca Liberatore时装展选秀活动的。 从2018年2月米兰时装周开始,Francesca Liberatore就将选秀活动固定在了米兰中国文化中心,这源于她内心深深的中国情结。 成名于纽约时装周的Francesca曾受邀参加北京、上海、广州时装设计和走秀活动,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与热情好客的中国人民给她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恰逢  ,给她的创作设计带来了更多的灵感,Francesca Liberatore在中心设立了工作室,并将这里作为其时装周独立品牌秀场选秀基地。 随着2018年从纽约时装周的回归,Francesca Liberatore在米兰时装周名声鹊起,17日的选秀规模远超以往,400多名世界各地模特参加选秀,并以走进Francesca Liberatore秀场为荣。

正能量满满的“市长与您共进早餐-社区见面会”在米兰中国文化中心圆满落幕

2月8日,正值中国传统佳节–元宵节, “市长与您共进早餐-社区见面会”在米兰中国文化中心举行,米兰市长萨拉(Giuseppe Sala)、中国驻米兰总领馆宋雪峰总领事及米兰市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活动,萨拉市长感谢华人为米兰市发展作出的贡献,表示在这段艰难时期为华人社区站台,力挺中国。宋雪峰总领事称米兰华人区中意居民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未来会更加美好。 米兰中国文化中心外联部负责人李昂主持见面会,Naba美院尼克莱达(Nicoletta Morozzi)教授介绍了正在这里举办的“融汇城市”艺术设计展,充分体现出中意文化交融的魅力。本地民众踊跃发言,表示对华人的友好和支持,并对社区优化提出意见与建议。 宋雪峰总领事在讲话中称当地居民对华人居民给予了很多的帮助,而懂得感恩的华人居民又通过自己的努力,来为这个地区、为米兰的发展做贡献。因此说,两者的命运是在一起的,祝愿整个社区越来越好,祝愿米兰越来越好。 萨拉市长在接受凤凰卫视记者采访时说,(疫情还没有完全过去)这个时候,人们不免有些恐慌,但在米兰华人区我们看到的是和谐和安宁,我希望人们抛弃恐慌,尽快回到正常的生活状态。 随后,萨拉市长与宋雪峰总领事携手同游华人街,给华人商家店铺带去暖心的问候,他们品尝了由小唐汤包与国际士都提供的中国特色早餐–小笼蒸包、豆浆饺子、茶叶蛋……中国美食让米兰官员和市民陶醉其中,纷纷竖起大拇指。 中国驻米兰总领馆慧娟副总领事、米兰侨界代表周立新、叶平、池小云、宋胜仲、胡月燕、朱金亮等也出席了活动。 意大利伦巴地大区、米兰大都会区、米兰市各级官员、各界人士近期纷纷前往米兰华人区,表示对华人的支持。因为他们懂得:力挺中餐、力挺华人就是力挺伦巴地大区经济、就是力挺意大利经济! 就在活动结束后不久,萨拉市长更新了Facebook,他写道:今天“与市长早餐”活动,我们选择在米兰中国文化中心中举办(via Paolo Sarpi)不仅因为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我们要强调我们对华人社区(这个城市非常重要的社区,约有3万人人口)的声援,而且还因为华人街的故事很好地说明了邻里关系是如何成长的。他们面临变革,勇于决策,让这里变得更充满活力和吸引力。 当吸引力增加时,还会伴随出现新的挑战:我认为政治的任务不是逃避这些挑战,但要与城市居民,协会和重要力量进行持续对话,以控制变革与挑战。米兰的公民总是积极进取,并渴望参与的 。今天早上,我再次得到确认:这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建设性对话的时刻,有着批评和改进意见。 这就是我们想要继续为米兰工作的方式:Insieme(携手并进)

广东深圳厚德书院师生代表团莅临米兰中国文化中心访问

2020年1月9日,广东深圳厚德书院师生代表团一行莅临米兰中国文化中心进行座谈交流。交流团由何道明(Holder Donald Jonathan)校长带队,20余位师生与当地华人企业家代表及龙甲教育初中部学生进行座谈,以了解“一带一路”战略在海外的影响、华人在米兰的发展历程及意大利当地教育情况。 座谈会上,著名华人青年企业家林茂风、赵焕青、叶瀚文先生向代表团介绍了在他们欧洲的创业过程,如何创建新型产业结构以满足全球化加剧的市场结构,以“一带一路”政策思想为指导方针,积极促进中意经贸发展,在意大利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米兰中国文化中心主任、意大利龙甲教育校长李群来先生向代表团介绍了中心致力于文化传播交流的设立初衷,讲述了近些年华人机构以文化为纽带,从而改变了意大利本地人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及对华人的态度,对“国之亲在于民相交”这句话进行了充分的诠释;同时他对代表团的学生们及参会的华裔青少年们寄予期望,希望他们成为中国文化传播的有生力量,将文化传扬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长。 手拉手协会副主席菲利普先生、龙甲教育意籍教师Valentina,以意大利本土居民的角度讲述了中国文化、华人企业对当地民众生活的影响,并鼓励新一代中国年轻人们能走出去,打开世界的门,将中国文化带到世界上更多的地方,在文化差异中寻找新的闪光点。 最后,代表团学生与本地同龄华裔子女进行自由交流,分享各自的生活经历、学习状况与对文化的认知。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景德镇精美花瓶系列(一)

四面青山三面水,一城瓷器半城窑。 景德镇,千年窑火不断,其瓷器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风格独树一帜,蜚声海内外。其中“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合称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 百闻不如一见,米兰中国文化中心携手景德镇外侨办,将精美的景德镇瓷器带到米兰,为海外侨胞带来一场瓷器盛宴。本次瓷器展销会所含种类繁多,做工精美的桌椅版画、小巧精致的杯子茶具,造型优雅的花瓶瓷罐、更有各式瓷坛、鱼缸、餐具及家用装饰等,琳琅满目、数不胜数。 本期为大家带来的是精美花瓶系列。本系列以青花瓷、粉彩瓷、颜色釉瓷为主,涵盖釉上粉彩、釉下青花、珐琅彩、无光釉等。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青花瓷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也是景德镇传统瓷之首。其色釉素雅、造型经典,清新明快、质朴大方,凭借其白地蓝花的典雅在海内外享有盛名。 粉彩瓷——景德镇传统四大名瓷之一,迄今已有千年的历史,有“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鲜娇夺目工致殊常”的美称。一件器物上用色达二十多种,同一种颜色又有浓淡深浅及阴阳向背之分。且彩绘技法独特,考究彩料的层次改变,立体感强。   颜色釉瓷——景德镇传统陶瓷烧造的珍品,其釉色五彩缤纷,晶莹夺目,被誉之为人造宝石,是瓷都四大传统名瓷之一。其珍贵之处在于以不同金属氧化物和天然矿石为着色剂施在胚胎上,历经高温焙烧后呈现色彩。由于窑变的不确定性,每件颜色釉瓷都是独一无二的孤品、绝品.

米兰赛区告捷,晋级全球总决赛选手落定

2019年7月6日,20余位来自意大利九大赛区的歌唱选手,过关斩将,从海选、复赛到决赛,最终云集米兰,敲响晋级全球总决赛的战鼓,大赛主办方一路协同举办“魅力北京图片展”,声色俱备,展开祖国大好山河的长卷,2019“文化中国·水立方杯”海外华人中文歌曲大赛米兰赛区的终极PK就此拉开帷幕。 “侨心筑梦水立方,共谱华诞新乐章。”据悉,由北京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新闻办公室,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2019年“文化中国·水立方杯”海外华人中文歌曲大赛从5月起,即在全世界范围内共唱中文之声,凝聚侨心侨力,以侨为桥,助力北京2022年冬奥会。 由意大利龙甲教育联合意大利北部华侨华人经贸总会、米兰中国文化中心、米兰华星艺术团共同主办的米兰赛区,为了方便意大利整个北部城市的华人华侨报名参赛,推进“水立方杯”赛事的全面开展,在佛罗伦萨、威尼斯、维罗纳、布雷西亚、瓦雷泽、雷焦艾米利亚、摩德纳、贝加莫8个地区设立了分赛区。9个赛区相辅相成,展开网状铺设,共同点燃了中文歌唱爱好者的热情!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米兰总领事馆汪慧娟副总领事出席决赛现场并致辞,为选手们加油鼓劲,并对其在中意建交50周年之际唱响中国声音、树立在意华人形象表示赞许。随后主办方代表意大利北部华侨华人经贸总会叶平会长及米兰侨界代表米兰华人华侨工商会周立新会长先后致辞,对发掘在意华人好声音、丰富旅意华人精神文化生活表示支持,祝愿赛事圆满成功。 为保证比赛的专业性及公平性、让中国声音传响意大利,米兰赛区组委会特别邀请意大利知名的威尔第音乐学院终身教授玛琳娜乔治,与斯卡拉歌剧院女高音演员拉法埃拉,和各分赛区旅意音乐专业华人共同组成评委团。 米兰赛区组委会在四届组织的经验基础上,除青少年组与成人组外,增设12周岁以下的少儿组,最大范围地为海外华人华侨子女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意大利龙甲教育、米兰中国文化中心负责人李群来先生表示:“感谢米兰总领馆与米兰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感谢意大利各分赛区承办方,尤其是各兄弟华校的积极参与组织,更广泛地让中国声音响彻海外,这些华人华侨子女才是日后讲好中国故事的生力军;感谢米兰侨界、各华人商会、赞助商、媒体与中资企业对比赛的大力协助。我们多方合力,携手共进,借助祖国的肩膀,才能为喜爱中国歌曲、中国文化的海外青少年提供更完美的平台。” 大赛分组进行,少儿组前三名在决赛上献演,青少年组、成人组凭实力竞选。经过激烈角逐,最终成人组第一名、青少年组的前两名将进京参加全球总决赛,代表旅意华人在世界舞台发声! 决赛前三名的名单如下: 成人组: 金子轩  第一名 高赫   第二名 胡穹   第三名 青少年组: 胡梦茜  第一名 留昕羽  第二名 缪大卫  第三名 少儿组: 胡甜儿、程晨  第一名 曾语昕      第三名        

米兰市政府在米兰中国文化中心召开2020年第四届“意大利·中国文化艺术节”协调会

4月10日下午,米兰市政府派出由文化、外事、市长办公室等部门组成的联合工作组到米兰中国文化中心参观考察,对第四届“意大利中国文化艺术节”的筹备情况展开调研。米兰中国文化中心主任李群来,手拉手意中文化交流协会副主席Filippo、秘书长虞谓快,及手拉手意中文化交流协会创始人之一、前秘书长Franco先生等参加会谈。 联合工作组组长、米兰市长办公室负责国际关系的Silvia女士表示,米兰市政府对手拉手协会多年来致力于公益事业和社区文化活动表示赞赏,对米兰中国文化中心致力于中意文化交流与合作表示钦佩。她说,2020年将迎来中意建交50周年,中意两国政府也将互办“中意文化旅游年”,米兰市政府将会一如既往地支持各种层面的文化交流活动,将会鼎力支持“2020年意大利中国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市政府将全程跟进,协调有关部门,全力配合解决在活动组织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为明年10月份在米兰召开的第四届意大利·中国文化艺术节提供各种优质资源。 不久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意大利,开启了中意交流与合作新的里程。意大利冲破重重阻力,成功“入群”,成为首个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七国集团成员国,从此,中意交流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中心负责人李群来先生表示,我们将在中国驻米兰总领馆的指导下,在国内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在中资机构和当地华人社团的积极参与下,以中意建交50周年为契机,办好做大第四届“意大利·中国文化艺术节”,把更多更好的中国元素带到意大利,把“意大利中国文化艺术节”打造成米兰这所国际大都市里多元文化特色的一张亮丽名片,让中国移民成为米兰多民族融入共存的典范。 据悉,“意大利·中国文化艺术节”由手拉手意中文化交流协会、意大利龙甲教育集团倡导发起,每年一届,之前已成功举办过两届。从2018年起,米兰中国文化中心也成为了组织文化艺术节活动的核心力量。中国文化艺术节旨在加强与深化中国和意大利的文化交流,给‘一带一路’注入活力,为两国人民友好往来增添新的亮点,让更多的意大利友人近距离感受5000年的中华文明,同时也让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走出国门,促进中意文化交融、助力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和弘扬。“意大利中国文化艺术节”于2017年5月首次在米兰市政府文化艺术中心亮相,内容既包括了中国民间工艺、书画、剪纸、脸谱绘画、茶艺、摄影展、民族服饰、瓷器展等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静态展示,又包含了中国民族歌舞、中国功夫、地方戏曲、功夫茶道、民族音乐、川剧变脸、欢庆锣鼓等舞台类的动态展示。河南省教育厅、暨南大学、新安晚报社等分别组织精干力量和优秀节目参加了首届的巡展和舞台演出。 李群来表示,2020年第四届意大利中国文化艺术节的组织工作程序已经启动,时间初步定在10月底11月初。届时,所有活动的规模将会更大,规格更高,时间更长,内容更丰富,参与面更广。 最后,双方就文化艺术节期间的安全保障、应急措施、知识产权、文化产品售卖等问题进行了有效的探讨并达成广泛共识,协调会达到了预期效果,随后相关工作也将进一步推进。  

米兰中国文化中心与中国贸促会驻意代表处会谈,探讨中意交流之路

3月28日,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驻意大利代表处副总代表姚鲁杰会见米兰手拉手意中文化交流协会主席兼米兰龙甲教育集团校长李群来、米兰中国文化中心外事负责人李昂、手拉手意中文化交流协会副主席菲利普一行。 李群来校长对龙甲教育以及中国文化中心引入我国少林武馆、举办中意画家联展、组织中意学生青年互访交流、中意文化宣传教育等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进行了介绍,表示随着我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越来越多的意大利人开始了解和学习中国文化,祖国的繁荣与文化中心的命运紧密相连,随着习近平主席此次出访意大利,一系列双边文件的签署,中意文化交流必定迎来新的起点,他倍感使命在肩。 姚鲁杰副总代表赞赏李校长一行在中意文化交流等方面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并同李群来校长就近年来中意民间外交、经贸交流、国内各省市海外业务拓展等话题进行了交流,并表示,中国文化中心有极大发展潜力,贸促会愿与其一道加强机构间合作,共同助力民间外交。 双方还就米兰2020年中华文化节的筹办事宜进行了沟通协调。 代表助理吕向明、刘紫东陪同会见。 文章转自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驻意大利代表处网站

习近平: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最后,我有一个很好奇的问题,不知能不能问一下?” 22日下午,意大利众议院,习近平主席同众议长菲科举行会见。临近结束时,“70后”的菲科突然抛出了这句话。 全场目光注视着他。 “您当选中国国家主席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听到众人的笑声,菲科补充道:“因为我本人当选众议长已经很激动了,而中国这么大,您作为世界上如此重要国家的一位领袖,您是怎么想的?” 习近平主席的目光沉静而充满力量,他说,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 稍作停顿,他继续讲道,一个举重运动员,最开始只能举起50公斤的杠铃,经过训练,最后可以举起250公斤。我相信可以通过我的努力、通过全中国13亿多人民勠力同心来担起这副重担,把国家建设好。我有这份自信,中国人民有这份自信。 “欢迎你到中国去!看看一个古老而现代的中国,看一看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 收到习近平主席的邀请,菲科朗声答道:“我一定会去的!”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